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15 点击次数:155
提到中越战争,大家可能只知道1979年那场持续不到一个月的冲突,但实际上,这场战争的影响非常深远,尤其对越南北部的老百姓和城市而言,真的是一场灾难。
越南的少将阮德辉回想起,那天经过一场惨烈的战斗,回到一座被炮火摧毁的城市,眼前满是残垣断壁,唯独一栋孤零零的楼房伫立在风中,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。这一幕,不仅唤起了历史的复杂记忆,也让人忍不住感叹战争的荒谬和历史的讽刺在此交织。
中越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
1979年2月17日,中国发动了对越南的“自卫反击战”。这场战争可不是凭空而来的,而是多年来矛盾不断累积的结果。在抗美的那段时间,中越关系特别紧密,中国不遗余力地为越南提供援助,物资、顾问啥都有,几乎是倾尽了全国的力量。
可是,随着越南的统一,局势却发生了大转变。越南与苏联一拍即合,开始在东南亚大展拳脚,特别是派兵去推翻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政权,这让北京气炸了。
与此同时,越南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衅,骚扰华侨,逐渐蚕食我国的土地。等到1978年底,中国实在受够了,决定“用战争来结束战争”,于是调集了数十万大军,从广西和云南两条战线快速挺进越南北方。
战斗整整进行了28天,中国军队攻占了谅山和高平等地后,主动选择撤退。临走时按命令进行了破坏——炸毁了基础设施,摧毁了城镇,目的就是要让越南感受到伤害。阮德辉回忆起那次带队重返高平市时,眼前的废墟让人不禁心寒。
阮德辉在越南军队里可是个响亮的名号,经历过抗法和抗美的战争,真算得上是硬汉一枚。1979年,他担任第2军325师的师长,手下管着几千士兵。然而,在中越战争爆发时,他正忙着在柬埔寨带队,紧急调回来的时候,正好错过了正面的火拼。
1984年到1988年这段时间,边境冲突中他可是主力军。尤其是在威远,他带着325师和中国军队打了好几场硬仗。这位战斗力强、头脑清晰的将领,晚年写了不少回忆录,把当年的事儿一一记录下来。在这些回忆中,他提到了高平那栋楼的事情。
高平市是越南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,离中国边境也挺近的。在1979年3月初,中国军队撤离之前,把这儿炸得真是不成样子。房子倒了一片,路断得乱七八糟,水电系统全都瘫痪,连树都被烧得光秃秃的。阮德辉带队进城时,眼前的景象简直惨不忍睹,满地都是瓦砾,根本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地方。
然而,就在这片废墟中,有栋四层的小楼竟然毫发无损。不是这楼特别坚固,而是四周都被炸得稀巴烂,它显得特别引人注目。阮德辉带着队伍进去一瞧,发现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,旁边啥字都没有,就这么静静地挂在那儿。
那张毛主席画像怎么回事
这幅画可不是中国兵挂的,而是越南人自个儿弄上去的。早些年,中越关系不错,毛主席在那儿其实挺受重视的,很多地方都挂着他的像,大家都觉得这是革命的象征。不过,1979年两国开战后,这幅画的含义就变得复杂多了。
有人猜测,中国军队没炸这栋楼,是不是觉得毛主席像在那儿不好意思动手?阮德辉也想过这个问题,可是他觉得没那么简单。战争嘛,开打了哪有那么多讲究,运气也好,或许中国军队根本就没注意到这栋楼。总之,这幅像就这样挂着,成了废墟中的一抹风景。
1979年那场战争,越南北部很多地方被炸得乱七八糟,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苦得说不出话。房子没了,土地也不能种,吃饭都成了难事。阮德辉后来回忆,战争不仅摧毁了物质,连人的心灵也受了伤。打完仗,很多人连个家都没有了,只能四处漂泊。
中国撤军的时候采取了一招狠角色的策略,就是把越南的基础设施给砸得稀巴烂,想让他们喘不过气来。公路、桥梁、工厂,能拆的都没放过。这一搞得,越南本来就脆弱的经济更是好几年都难翻身。阮德辉说,看到这一切,他有时候也在琢磨,打这一场仗到底值不值。
战争把什么都毁了
1979年3月战争停了,但中越边境依然风云诡谲。接下来的十年,两国时不时就有摩擦,特别是维旭岩那地方,简直成了死伤惨重的战场。1984年,中国军队再次出手,阮德辉带着325师苦苦支撑了好些年。双方在那儿你来我往,牺牲的人数可谓是数不胜数。
维旭岩的山头一个接一个被炸得稀巴烂,越南士兵拼命防守,中国军队则全力以赴地进攻。阮德辉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提到,那几年是他经历过的最惨烈的时光。每次战斗结束,他看到手下一个个倒下,心里就像被刀子划过一样疼。他渐渐意识到,战争这东西,真的是完全没有好处。
阮德辉晚年的生活挺简单,没啥大事可做,就是写点东西,把自己当年的经历记录下来。他在回忆录中提到过高平那栋楼,还有维旭岩的战斗,言语中透着一股对战争的疲惫。他感叹,中越两国本是邻居,应该和平共处,何必要互相厮杀呢?
阮德辉后来还特意去了维旭岩,举办了个纪念活动,想着让大家记住那些在那儿牺牲的士兵。之前越南这边不太提这些事情,后来才慢慢重视起来。阮德辉心里清楚,这辈子打仗打够了,剩下的日子就想推动和平,真心希望年轻人别再走上送命的老路。
高平市那栋楼,还有那张毛主席的画像,乍一看真的很神奇,可仔细一想,这不过是战争遗留下来的小片段。阮德辉的经历提醒我们,打仗容易,收拾残局可真不容易。城市没了可以重建,那人呢?中越打了那么多年,最终不还是得坐在一起聊一聊?
如今再回望那段历史,不禁让人感慨万千。当年两国关系那么融洽,怎么最后却走到了兵戎相见、死伤无数的地步,真是让人心疼。阮德辉说得没错,邻里之间就该和和气气的,别老想着要谁高谁低。
历史怎么看这场仗
中越战争已过去四十多个年头,学术界依然热议不断。在中国看来,这是为了教训越南,维护边境的安全;而越南则认为中国是在侵略,借机欺负他们。到底谁对谁错,真不好下定论,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:这场战争让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
中国军队死伤超过两万,越南方面损失更大,经济也倒退了好几年。打完这场仗,俩国的关系一直冷冰冰的,直到90年代才逐渐好转。如今中越又开始恢复贸易和合作了,不过那段历史的阴影仍在,时不时还会被提起,聊上一聊。
阮德辉提到的那栋楼,虽然只是一点小细节,却真能反映出很多。战争表面上看是胜负的事,实际上谁也没真正获胜。高平被炸得稀烂,中国撤军了,越南也没得到啥好处,留下的只有一片废墟和无数的亡者。
1979年时,许多中越老百姓其实没想到会发生战争。那时,边境上做生意、探亲访友、交流物品的情景随处可见,大家觉得生活就是这么平静地过着。可一旦国家开打,枪声一响,原本熟悉的地方瞬间变成战场,许多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家园。
高平那栋楼的事儿,听着真是让人感慨,但其实也只是战争中的一段小插曲。阮德辉路过那儿,眼里看到的除了残破的建筑,还有人性之复杂和历史的变迁。他把这事儿记录下来,估计也是想告诉后人,战争没有好处,打赢了的人也未必是真正的赢家。
和平这事儿,说起来容易,实际坚持可不简单,失去的话容易,想找回来才难呢。阮德辉用自己的一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,我们这些后来的更应该记在心里。希望以后无论是中越还是其他国家,都能从历史的苦难中汲取教训,别再轻易作弄,别再把老百姓的生活当儿戏。能安安稳稳过日子,真的是最大的幸福了。
